本益比的種類
個股本益比

本益比中,「本」意指股票的每股市價,此為投資人購進股票的成本.「益」意指公司一年的每股稅後純益。因此,本益比即為每股市價相對於其每股稅後純益的倍數。以公式表示:


本益比= 股價/ 每股稅後純益 = P/E
P:每股股價  E:每股稅後純益

理論上,本益比由某一時點的市價除以當期每股稅後純益,但由於公司的當期財務資料無法得知,故實務上採用最近公告稅後純益或是預測的每股稅後純益來計算。目前台灣証券交易所公佈的本益比,係根據各上市公司所公告的財務報表來計算最近四季的每股稅後純益。


什麼是本益比?投資股票, 你一聽會常常聽到”本益比”這三個字, 到底什麼是本益比呢?

本益比在英文就是寫成P/E, 也就是price/earning Ratio, 那在大陸那邊就是寫成市盈率. 下面舉一個例子來解釋比較清楚.

首先不清楚或是忘記EPS是什麼的, 可以到這裡再溫習一下. 好, 假設你現在要買一張股票(就是一股的意思, 首先排除台灣一張1000股的概念, 這樣比較簡單), 他一股是100塊錢. 而他目前的EPS(累積過去12個月的EPS)是10塊, 那他的本益比就是100/10=10. 這是算法, 股價除以他的EPS, 那意義是什麼呢?

 

就是說現在這一張股票, 他過去一年之中, 一張可以幫你賺10塊錢, 因為EPS是10嘛. 那按道理我就是應該付10塊來買他阿. 可是你看, 公司都是會成長的阿, 要是這家公司成長很強, 明年每一股賺了20塊怎麼辦, 後年一股賺了40塊怎麼辦?

所以你看, 這時候心理因素就參雜進來了, 人們會去預期, 去猜, 去估計看這公司未來會如何成長. 所以大家就會競價, 把價錢抬高, 說這公司成長可能很猛阿, 絕對不只值10塊錢這樣. 一交易下來搞不好就跑到100塊或更多去了. 所以說呢, 越快速成長的公司他本益比就可能越高, 但是你也可以說是他的股價被高估, 因為這都是基於一個人們的預估, 沒有一定. 好, 如果到這邊看懂了的話, 我再就來舉一個更實際的例子.

來這邊看, 找到AAPL的P/E (ttm)和EPS (ttm), , 把這兩個數字相乘就會等於目前的股價. 所以隨著每天股價的變動, 本益比也會跟著變動, 因為EPS是統計過去12個月的, 這個數字是不變的, 直到下一次公布這一季的獲利為止.

每個產業因為有不同的個性, 所以成長的速度也會不同, 你看科技業的公司通常成長速度很快, 一旦模式搞對, 賺錢速度(EPS)增長很快, 所以因為增長快, 科技產業的公司通常本益比比較高. 反觀傳統的產業, 例如銀行業, 本益比就比較低, 因為相較之下他每年賺錢的增長速度沒那麼快.

所以你看目前很多搞太陽能的公司本益比都在100多, 那銀行的本益比都在10附近, 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本益比高的公司通常代表成長快, 大家都期待他每次季報都公佈驚人的獲利成長, 要是獲利成長稍微出乎意料慢下來, 股價就會大跌, 因為失去了高速成長的 EPS的支撐.

所以到這邊為止, 本益比可以用來看出一個公司的個性, 或是說投資人對這家公司未來獲利的期待. 如果一家公司有好的產品, 好的前景, 未來EPS可能持續高速增長, 那有高的本益比是合理的. 另外還要去仔細觀察他過去本益比的歷史軌跡, 通常在股市大跌的時候, 很多投資機構驚慌起來是一整個亂賣的(或是由投資機構程式自動執行的停損賣單), 很多股票會在大家亂賣一通的情況下而產生低估的現象, 這個從過去的本益比和股價歷史軌跡可以看出來(這個要藉助圖表的幫助, 圖表的使用我留在另外的章節說明好了).

所以仔細地分析紀錄過去幾年該公司的本益比波動範圍是很重要的, 藉此可以大約看出目前股價所處是高檔還是低檔, 當然前提是要該公司的獲利成長(EPS)依然穩定上升之中.

這個本益比的歷史波動範圍是我非常重視的參考依據. 也因為本益比和公司的成長速度息息相關, 所以也就有了較P/E更進一步的數值PEG出現, 這個留到下一章再說好了, 以免消化不良

文章來源:http://www.silkrt.com/v01/2008/02/05/%E8%AA%B0%E8%AA%AA%E7%BE%8E%E5%B7%A5%E4%B8%8D%E7%90%86%E8%B2%A1-%E4%BB%80%E9%BA%BC%E6%98%AF%E6%9C%AC%E7%9B%8A%E6%AF%94/


股票市場中每一種股票的本益比都不一樣,因此若要計算整個市場的本益比,要將各股的股價和稅後純益加以平均。平均的方法依照所採用的權數不同可分成 簡單算術平均 和 發行量加權平均 兩種。簡單算術平均賦予每一種股票相同的權數,而發行量加權平均則以各種股票的發行股數當作權數。 其計算公式如下:
以下表之甲、乙、丙三種股票來闡釋市場本益比的計算方法。

股票種類  股價  每股稅後純益  發行股數(億股)  本益比  
甲  200  20  8  10   
乙  200  10  4  20   
丙  600  15  4  40   


簡單算術平均本益比 = 各股股價的算術平均 / 各股之每股稅後純益的算術平均
= [(200+200+600)/3] / [(20+10+15)/3] = 22.22
發行量加權平均本益比 = 各上市公司所發行股票的市值總和 / 各上市公司的稅後純益總和 =[200 ×8+200 ×4+600 ×4 ] / [20 ×8+10 ×4+15 ×4] = 18.46

因為權數不同所計算的市場本益比會有差異,簡單算術平均和發行量加權平均本益比皆會介於所採樣本的最大個股本益比和最小個股本益比之間。 本例中,由於甲股票的本益最低,且其發行股數較多,故權數較大,因而使得發行量加權平均本益比低於簡單算術平均本益比。我們亦發現,簡單算術平均本益比和發行量加權平均本益比皆介於10(最小的個股本益比)和40(最大的個股本益比)之間。
在得知個股、行業別以及市場的本益比之後,即可求得相對本益比。
所謂相對本益比 = 個別股票的本益比/ 行業別本益比, 或= 行業別本益比 / 市場的本益比。
由相對本益比可約略瞭解個別股票的本益比在其所屬行業或整個市場中的相對大小。例如丁公司的本益比為15,其行業別本益比為10,則丁公司在其行業中的相對本益比為1.5,表示丁公司的本益比高出其行業別本益比百分之五十。

本益比的計算

本益比是投資人購入股票的成本(股價),與上市公司每股獲利能力的比值。由於對於獲利能力的認知不一,因此本益比也有幾種計算方式:用已知每股獲利來計算的本益比


公式:已知本益比=當日股價÷已知每股稅前獲利

目前包括證券交易所都在採用,由於已知本益比反應的是過去獲利狀況與現今股價的比值,對於合理股價的評估,這家公司未來成長的期望,這項指標並無法評估未來變化的問題。 也有以預估本益比作為評判的依據。一般上市公司都會針對新的一年發表營收與獲利目標。上市公司新年度的營收或獲利作預估,以這些預估獲利的數字為基礎,所計算出來的本益比,一般稱作為「預估本益比」。

公式:預估本益比(1) = 當日股價÷預估當期的每股稅前獲利

不過,預估本益比由於涵蓋尚未發生的未來變化,因此仍有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要運用預估本益比,必須要隨時觀察產業與公司動態,適時調整。 也有人以已知的每股稅前獲利,加上預估獲利成長率來計算本益比,可以算是預估本益比的變化,計算方式如下:
公式:預估本益比(2) = 當日股價÷[(已知每股稅前獲利)×(1+預估獲利成長率)]
不過預估獲利成長率也同樣有不確定因素存在,因此,與預估每股稅前獲利其實意義上相差不大。為了兼顧未來的成長前景,同時展現過去的經營基礎,我們建議可以採用預估本益比(1)作為評估的標準之一。

文章來源:http://www.dk101.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355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ing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