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你購買公司的分析過程里,是否有些數字會告訴你不要買?哪些東西是質化的,哪些東西是量化的?

巴菲特

最好的買賣里,從數字的角度來講,幾乎都要告訴你不要買。你可能對(被購買公司的)產品的印象是非常之深,但是你對那套雪茄煙蒂式的廉價思維已經根深蒂固。我曾經擁有一個風力發電公司。相信我,風力發電公司如同雪茄煙蒂一般廉價。我們買的也很便宜,只相當於公司流動資金的三分之一的價錢。我們卻實賺了錢,但是這種收益是不可復制的,更象是一次性的買賣。你可不想做那樣的事情,但我經曆了那樣一個階段,在那個階段里,我還買過租車公司等等一些生意。

談到質化的東西,我可能在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了。幾乎我們買的所有企業,只需要10分鐘,15分鐘的分析。我今年買了兩個企業。General Re(譯者注: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公司之一)是一個180億的交易。我連它們的總部都沒去過。我希望它們的的確確有個總部(譯者注:巴菲特在開玩笑)。在那之前,我買了Executive Jet,主要做部分擁有小型飛機的生意(譯者注:美國近年來,很流行私人擁有飛機。但畢竟花銷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所以,買一部分飛機的擁有權,這樣你可以有一段你自己的飛行計划和路線,變得很實際)。在我們買之前,我也沒去過它的公司總部。四年前,我給我的家庭買了一個飛機計划的四分之一擁有權。我親身體會了他們的服務,我也看到了這些年它們的迅速發展。(在購買交易發生之前,)我拿到了它們的經營資料。

如果你不能馬上足夠了解所作的生意,即使你花上一二個月,情況也見得會有多少改觀。你必須對你可能了解的和不能了解的有個切身體會,你必須對你的能力範圍有個準確的認知。範圍的大小無關大局,重要的是那個範圍里的東西。哪怕在那個範圍里只有成千上萬家上市公司里的30個公司,只要有那30家,你就沒問題。你所做的就應當是深入了解這30家公司的業務,你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和學習其他的東西。在我早年的時候,我做了大量功課來熟悉生意上的事情。我們走出去,採取所謂‘抹黃油’的方式,去與企業的使用者談,與企業以前的雇員談,與企業的供應商談,我們能找到的每一個人。每次我看到業界的專業人員,舉例來說,我對採煤業有興趣,我會遍訪每一家採煤公司,問每一位CEO,“如果要在業界買一家公司,你認為我該買哪一家?為什麼?”如果你把這些片段的資訊串起來,你會學到很多業界的資訊。當你問到競爭對手的時候,你會得到非常相似的答案。比如說,如果你有一個解決一切問題的良方,那麼你首先要解決的競爭對手是誰?為什麼?通過這種手段,你很快會發現誰是業界最好的企業。

投資的好處是你不用學習日新月異的知識和技能。當然你願意那麼去做,就另當別論了。四十年前你了解的口香糖的生意,現如今依舊適用,沒有什麼變化。

我認識一個人,他的岳父去世了,丟下一間他創建的制鞋公司。這個人托Goldman Sachs來賣掉這家公司。他和我的一個朋友在佛羅里達打高爾夫,提到了這件事。我朋友讓他給我打電話。他打了,結果我們用五分鐘談成了這樁生意。我認識這個人,我基本了解制鞋生意,所以我就買了。質化的方面定了后,就是價格了。我的答案只有是或者不是,很簡單,談判的時候沒什麼圈子可兜。只要價格合適,我就會買。不然的話,談判之前我很快樂,談判不成我也一樣。

 

問題:可口可樂最近發布了對未來季度調低盈利預期的消息。你對可口可樂並沒有因為在美國之外的許多問題,包括亞洲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而撒謊怎麼看?

巴菲特

我很喜歡他們(的誠實)。

事實上,在未來20年,可口可樂在國際上的市場增長要比在美國國內好得多。在美國國內的人均消費量會增長,但在別的國家的增長會快得多。可口可樂可能會有一段3個月,也可能是3年的艱難時期,但不會是未來的20年。人們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高效地工作,他們會發現換取一瓶可樂(巴菲特舉起手中的可樂瓶),就占他們每天所獲得的勞動報酬的比例而言,實在是一筆很好的買賣。實際上,我是一天五瓶(笑)。在1936年的時候,我第一次用25美分買了6瓶可樂(單賣是5美分一瓶)。那是6.5盎司的瓶子,2美分的瓶子押金,實際上是6.5盎司的可樂只要5美分。現在是12盎司的罐子,如果你在週末去買大瓶裝的,減少一些在包裝上的費用,你基本上可以花20美分多一點買12盎司。你現在在每盎司上花的錢只是1936年的兩倍多一點點。相對於人們不斷增長的購買力而言,可樂實際上在年復一年地變得越來越便宜。

在全世界的兩百多個國家里,這個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產品的人均消費量每年都在增長。它霸占著飲料市場,真的是難以置信。有一件人們可能不懂,但卻使這個產品有著數以百億元的價值的簡單事實就是可樂沒有味覺記憶。你可以在9點,11點,下午3點,5點喝上一罐,5點時你喝的味道和你一早上9點喝的味道一樣好。其他的飲料如甜蘇打水,橙汁,根啤都做不到這一點,它們對味道有著累積作用(譯者注:累積使味覺麻木),重復的飲用會使你厭煩。我們在See’s Candy的雇員可以免費享用公司生產糖果。在他們第一天工作的時候,他們渴著勁兒吃。但在那之后,他們再吃起來就跟要花錢買似的。為什麼?巧克力一樣有著味覺累積。

但是可樂就沒有味覺累積。這意味著,全世界的人們可以每天都可以消費很多次可樂,而不是其他的飲料,所以你得到的就是可樂之難以企及的人均消費量。在今天,全世界範圍內可樂的日銷售量超過800億盎司。這個數目還在年復一年地增長。增長還體現在無論是以國家計還是人均計的消費量上。20年后,在美國之外的增長講遠遠超過美國國內。我分外看好國際市場的前景。(目前可樂的國際危機,)短期來講對他們確實有消極的影響,但這不是一個大不了的問題。

可口可樂公司於1919年上市,那時的價格是40美元左右。一年后,股價降了50%,只有19美元。看起來那是一場災難。瓶裝問題,糖料漲價,你總能發現這樣那樣的原因讓你覺得那不是一個合適的買入時機。一些年之后,又發生了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核武器競賽等。總是有原因(讓你不買)。如果你在一開始40塊錢買了一股,然后你把派發的紅利進行再投資(買入可口可樂的股票),一直到現在,那股可樂股票的價值是5百萬。這個事實壓倒了一切。如果你看對了生意模式,你就會賺很多錢。

切入點的時機是很難把握的。所以,如果我擁有的是一個絕佳的生意,我絲毫不會為某一個事件的發生,或者它對未來一年的影響等等而擔憂。當然,在過去的某些個時間段,政府施加了價格管制政策。企業因而不能漲價,即使最好的企業有時也會受影響,我們的See’s Candy糖果不能在1226日漲價。但是,管制該發生的時候就會發生,它絕不會把一個杰出的企業蛻變成一個平庸的企業。政府是不可能永遠實施管制政策的。

一個杰出的企業可以預計到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但不一定會準確到何時會發生。重心需要放在“什麼”上面,而不是“何時”上。如果對“什麼”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對“何時”大可不必過慮。

譯者:易曉斕  來源:原文

http://my.icxo.com/105383/viewspace-10132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ing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