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認識成長論

【摘 要】:工業設計的概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學校把它看作有發展前途的新興專業,企業依靠它開發產品和促進銷售,老百姓通過琳琅滿目的新產品憧憬著富裕而美好的生活。
而我也有自己對工業設計的理解。在此就以我在某家設計公司實習兩個月,將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而看到的,學習的,理解的來逐步闡述我心中所認識的工業設計。
【關鍵詞】:工業設計、外觀設計、結構設計、模板制作、工業設計與企業

  當你清晨從夢中醒來,和煦的陽光照亮著溫馨宜人居室,格調高雅的組合家具,造型精巧的吊燈,形態各異的家用電器……,無不都是你享用的工業設計的成果;工業設計的影子無所不在,它可小到精美別致的打火機,大到翱翔太空的宇宙飛船,隨時隨地都是工業設計的成果。

  由此可見,工業設計已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人們對工業設計越來越重視,逐步加強對工業設計的理解,加深對工業設計的研究。“什麼是工業設計”就成為大家探討的一個首要問題。但是至今,仍然沒有固定的概念來表達,可以說是眾說紛紜。1980年,巴黎國際學術年會權威的論述是,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濟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狀、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全新的品質和風格。更有人說“我們在分析、研究產品開發、產品推廣、產品質量、產業結構乃至經濟發展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評判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是一門涉及領域很廣的專業,同時也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因此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重視點不一樣,帶來的工業設計概念就不一樣。而我也有自己對工業設計的理解。在此就以我在某家設計公司實習兩個月,將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而看到的,學習的,理解的來逐步闡述我心中所認識的工業設計。

  在實習前,我認為設計公司是一個充滿設計創意,比較隨意,藝術氣味比較重的地方。但一進公司的門,我就被公司的嚴謹氣氛給震撼了。寬敞的環境,井然有序的布置,與我想象中的隨意完全不一樣。接待室的展板上寫著著名工業設計師DYSON的8大制造業生存哲學:

  1、 沒有人會因為畫板上的創意而成功!有趣的問題和方案來源於接触世界和細心觀察日常生活。與世隔絕或放棄必將無所作為。
  2、 與生活相關的產品才會有大市場。從現有的產品中找到弱點,雖然改進一個成熟的產品很困難,但在這個產品類別中大有可為,因為市場已經存在了。
  3、 引進新技術,真正的技術通過專利保護創意,從而削弱盜版與競爭壓力。
  4、 愛迪生原則。工程技術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突破只會源於思考與努力工作。不斷測試再測試,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公式套路。
  5、 不斷革新,對產品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再思考再改進,讓消費者得到最大滿足,讓自己的產品擁有更多有優勢的專利。
  6、 設計是表現,最重要的是內在,產品好用才會產生美,好的設計在於功能的說服力,但陳舊的外觀會失掉市場,設計是為了消費者的產品體驗。
  7、 毅力與判斷。成功會比想象的來得慢,幸運需要自己為自己創造,堅忍不拔比聰明更易獲得成功青睞。
  8、 全面控制,不偏離最初的想法會讓產品從創意、概念、研發、測試、模型、加工、生產、銷售到市場與服務都獲得成功。

  看到這些,我的心並沒有受到很大的震撼,覺得這些感語,對我並沒有多大的沖擊力。公司的經理告訴我,DYSON的這些話是在長達好幾年,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不斷的失敗成功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而我才剛踩在起跑線上,因此還不能由衷的去體會已經跑了一大段路的DYSON和經理的話,不了解他們在比賽路上曾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以及看過什麼樣的美麗景色。雖然接触工業設計的時間還很短暫,但是在這期間,由於不斷的學習、接触新的東西、了解更深層次的概念,回顧以前的我,發現自己對工業設計的想法和了解也隨之經曆了多次的改變。

  大學前,我只是一心想把事物用畫筆漂亮的表現在圖紙上,還不了解什麼是工業設計,只是認為工業設計就是把產品外觀畫得漂亮一點。於是把精力放在素描的物體造型,用美麗的線條去表現物體,以及捕捉物體與環境那微妙的色彩變化。

  大學初期,鞏固、加深學習以前的專業基礎課,像結構素描、色彩構成、平面構成等,除了這些還多了理論方面的知識,從中淺淺的了解什麼是工業設計,在我腦中形成模糊的概念。想法還是停留在設計圖表達出來的東西有新意、空前絕后,就是好的設計觀念上。改變的是在畫物體寫生時,開始注意物體的結構線了,即為了更準確的把物體透視表現好,花心思去把一個物體的結構了解透徹,同時掌握用線表達物體的技巧。

  大學中期,我才真正接触工業設計,開始初步了解人機工程學、機械制圖、模型制作等的概念,認識更多產品設計理論方面的東西,如設計原則(功能、人性化、經濟等),對工業設計的理解深入了一些。在專業表現上開始用簡單的線條去表現物體,即產品的效果圖。而產品的效果圖,只靠畫筆和圖紙是不完整的,必須還要用電腦工具去表達。於是學會用平面軟體和三維軟體去表達產品。

電腦效果圖 手繪效果圖

  帶著以前的認識,我還是把產品的外觀表現放在第一位,因此,把大部分心思花在電腦的表現效果上,卻忽略了模型制作的課程,即忽略了設計創意怎樣轉為實體這一環節。

  大學后期,開始進行了單一化產品設計、產品語意學等課程,接触了更多的設計實踐,也更多地注意外觀設計所考慮的眾多因素,但這些都還是停留在草圖和效果圖中;產品結構設計的課程讓我們開始用ABS塑膠材料制作模型,但沒有真正的考慮、研究產品該有的結構,只是用材料拼拼湊湊的把外觀表現出來。直到大四,參觀了沿海幾家設計公司后,我好像突然的被拉到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現實中。從參觀實習中了解到:各個公司都反映了結構的重要性,一個產品的誕生時間花費較多的就是結構,出問題較多的也是結構,但最后追究責任時,大部分都是外觀設計師,因為設計出來的產品結構開不了模。因此在設計公司中結構設計師就占了一大半。這些感受讓我非常憂心,因為在大學期間,對產品結構接触的不是很多——應該說是沒有把它與產品聯系在一起,而是把重點全放在產品好看的表面上了。沿海之行帶來的打擊很大,因為接触結構方面的知識很少。但那時候的我,由於缺少實踐經驗,還是覺得產品外觀最重要:既然專業名是產品外觀設計,只要在產品的線條、顏色、總體造型上多費功夫,其他的由結構設計師、模板制作師去操心,自己只負責將設計清楚的呈現給他們看不就行了嗎?

  直到進了設計公司,進行真正的實踐工作,我的“外觀為主”想法才開始改變。

  剛去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根據已經設計好整體造型的電子詞典來設計它內部面板造型,以及按鍵的造型和排列。參考其他電子詞典按鍵排列順序后,設計了按鍵外輪廓,並大概的按照間距比例排列起來。后經總監提醒,發現按鈕之間的間距是有明確規定的,分別是上下2.2毫米和左右1.6毫米。我想:為什麼要把間距體現得那麼精確?設計完后交給結構師,讓他去想這個問題就好了?!后來才知道,我做的平面圖是要直接轉換成結構格式交給結構師,然后結構師就按照我做的線條、間距來建模。這樣一個小小的按鈕設計被翻來覆去的修改,后來終於得到總監的認可。但沒想到交給結構設計師后,問題還是沒有完全解決。結構師反復的把我叫去,問的可說是以前從沒考慮的問題:“表面的凹槽是圓角還是直角”、“這里的凹處深多少”、“按鍵表面是平的還是有弧度的,要弧度的話,高多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最后問了總監才解決了這些問題,其中涉及到的資料全都是零點幾毫米。后來設計電子詞典的面蓋。提供了幾十款,被客戶選中幾個。做模板時,模板制作師還需我考慮配色以噴涂在產品實體上、考慮什麼特殊處理效果以及用什麼顏色絲印品牌字。

  這次設計,讓我大概了解了設計公司工作的總流程,也是公司擬定的工作流程:
-- 方案策划(產品規划的重要階段)
-- 效果圖繪制(準確表達量產產品時的虛擬真實效果)
-- 外觀模型(為結構設計、開模提供最直觀的參考)
-- 結構設計(為模具加工提供準確可靠的資料,也是對產品設計的完善和規範)
-- 結構手板(是對造型內之結構的仔細研究,是模具制造前的檢驗)
-- 模具注塑(好的模具、注塑工藝是優質產品大批量生產的根本保證)
-- 噴油絲印(色彩計划的具體實施)

  這些程序,缺少任何一個都不行。而且要調節好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

  實習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一個產品結構的重要性。很多客戶與外觀設計師討論爭執最多的並不是產品的外形好不好看,而是把矛頭指向結構方面的各種問題。
 
  “那以外觀為主要學習對象的我們豈不是沒有多大的用處?”。其實,一個設計公司起著重要作用的,就是外觀設計師。只不過,有一個觀念是必須要去轉變:不能稱自己為外觀設計師,而應該是工業設計師。意思就是,從事這個專業不能只停留在漂亮的設計效果圖紙上,還要學習掌握結構、材料、生產工藝等,不能做到深刻學習,但得清楚產品設計的全過程。

  在設計公司里,工業設計師是必須要從頭到尾,一直負責到底的。無論是在做外觀設計和結構的時候,還是在做模板的時候,你都要隨時與結構師、模具師溝通,監督整個過程,來保證客戶所選好的方案,能夠準確、實實在在的體現出來。從這點可看出設計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但是作為工業設計師的你不能把一個產品的結構完全的交給結構設計師做,因為你設計的產品的每一根線條的表現只有你自己最能夠體會,而結構設計師只是根據你畫的三視平面圖來建模,一遇到以弧面為主的設計,他不能夠協調面與面之間的關係,不能夠把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完美的表達出來。所以,一般情況下,工業設計師在設計好產品后,都要用專業模具軟體(PRO-E)把產品的外部結構做出來,然后交給結構設計師把內部的結構完善。因此我進了公司后,就被要求把PRO-E學好。

  一段時間的實習實踐為之后的數碼相機設計(畢業設計,同時也是為XX公司做的一個設計項目)打下了基礎。一聽到數碼相機,在我腦海中就閃過像尼康、奧林巴斯、索尼、佳能、富士等幾個高檔的數碼相機的造型。

市場數碼相機產品

  但是一聽到經理的說明,我就開始納悶了。原來這個客戶要生產的是市場銷售價僅一百多元的數碼相機。想一想,如今市場上的數碼相機,都是價值幾千元的,廉價的產品有市場嗎?帶著問題我開始從各方面進行調查。

  長久以來,很多消費者一直認為數碼相機的像素是評價數碼相機檔次的最重要指標,因此高像素的數碼相機一直占據著市場的主流地位。然而,由於高像素數碼相機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數碼相機在家庭使用者中的普及,目前中國城市家庭擁有數碼相機的比例只有0.83%。這主要是因為應用環境還不成熟:價格與規格的壁壘導致數碼相機的普及困難。如今國內數碼相機市場的主流產品都是300~5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而普通消費者的需求並沒有達到專業級別。今年開始,由於普通消費者對數碼相機的需求節節攀昇,國內外眾多廠商紛紛推出了低價格、低像素的數碼相機。因此,當一批廉價的數碼相機出現在市場上時,便迅速得到使用者的青睞。XX公司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大量生產廉價的數碼相機。由此可見,廉價的數碼相機是有市場的。這樣,我明確了設計的方向。

  這次設計不是想怎樣就怎樣的,因為XX公司提出了多個要求:產品大小都規定在900mm*600mm之間,厚度在30mm內;材質方面,不能用鋁合金等高成本材料;功能簡單,滿足拍照就行,不帶閃光燈,附加LCD數字液晶顯示,尺寸在13mm*13mm之間,用AAA兩節電池供電,內部有圖片記憶體件,用USB接口導出;結構方面,盡量做到成型工藝簡單,且時尚。總體來說就是——成本低且時尚。

  為了設計好產品,我到各個商場進行數碼相機外觀調查。大小方面,現在的數碼相機都趨向小巧化,大小就和XX公司所規定的大小差不多;材質方面,市場上大部分的數碼相機都採用鋁合金,由於其成本太高,在這次設計中不被採用;功能是市場上數碼相機的主要賣點,里面的都採用高科技的元件,特別是鏡頭;結構方面,市場上的結構都是很簡單的,重點都放在了材質(鋁合金等)的處理上,大部分結構都採用一般常見的方體設計,因為鋁合金等高檔材料成型工藝成本很高,而且塑造有一定的局限;在顏色方面,大部分都採用白、灰、銀等流行色彩,體現金屬質感。廉價的數碼相機要做到功能簡單、材質便宜且易成型,其中材質是考慮的重點。近幾年來,塑膠材料受到設計家的青睞,最重要的因素是它不但成本低,造型工藝簡單且塑造性強,而且在設計中加以特殊處理,並採用最新流行色彩,能創造出獨特的美感,使原本低價塑膠產品的附加值大為提高。因此塑膠是這次設計的主要“角色”。定下大概的方向后,就開始草圖的繪制了。客戶要五個方案, 為了讓客戶滿意,我從三個方面下手,設計三種類型的產品來讓客戶進行選擇。定位上分為方體制改革良式設計、造型創意設計和使用方式設計。

-- 方體制改革良式設計
  縱觀市場的數碼相機產品,大部分都是方體設計,簡單且時尚。而它的時尚體現點就是鋁合金材質。鋁合金經過拉絲等處理后,體現金屬那種光澤和硬度,就像鉆石一樣耀眼奪目。而在結構方面考慮到鋁合金的成型工藝,所以不能做復雜的結構,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相機的造型都是方體的原因。而我的材質是以塑膠為主,所以造型和結構都可以靈活、復雜一點,多體現些層次感,以設計出與市場不同的方體造型。但是不能像市場上的那些數碼相機一樣,周圍線條都是直的、硬的、面與面都成直角的,要運用些弧面來增添時尚。如果想要有像鋁合金那樣的光澤,那就用金屬色來達到其效果。還可以運用亞加力透明材質,來達到獨特的效果:在亞加力材質底部進行挖槽、蝕紋等處理,再在底面噴實色,會有透明的光澤度,顏色會顯得特別柔和。

-- 造型創意設計
  市場上的以鋁合金為材質的數碼相機是因為受到材質的約束,而且產品體積又很小,因此不能做到大的、復雜的曲面造型。由於材質的緣故,就可以設計出造型特別、有新意的產品。這一類主要用弧線弧面來設計,外形適度的夸張。在成型工藝上與上面的方體制改革良設計一樣。

-- 使用方式設計
  以往的數碼相機都是方體造型,所以快門鍵都是設在長方體的頂部,稱為豎式,這個當然是掌握平衡的最佳位置。為了體現新意,所以就從這個使用方式來下手,以打破這個常規。我想到的有橫式、側式、筆式。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要從人性方面去考慮,不能盲目的追求新意,而忽略了產品的實用性。

  以上三種設計思路都必須要充分考慮結構問題,一定要想清楚是否能夠開模、是否能批量化生產,否則是不會被客戶接受的。

  這些設計構想真的有別於大學時期的設計想法。在學校時,沒有受到大小、材質、功能、結構的限制,根據自己的設計理念來進行設計,盡量展開自己的創造思維,越獨特、越有新意就越好,沒有想過結構方面的問題,是否能夠做出來,更不管是否能夠被市場接受。不過這並不是意味大學里的設計思維不對,這個就是大學與社會的不同處。要知道這個可是改良設計。從這次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中,發現我的設計思路比以前清晰得多,考慮的東西也比以前多,像材質、結構、以及成本。其中大部分企業最重視的就是成本。因此單單看產品的工業設計是不夠的,還要與市場、企業緊密相聯。這種認識使我的設計思路逐漸現實化,也更接近市場產品的總體要求。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讓我學習了很多的東西,但是心中的問題和想法也多了很多。特別是對於工業設計這個詞的概念。工業設計的概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學校把它看作有發展前途的新興專業,企業依靠它開發產品和促進銷售,老百姓通過琳琅滿目的新產品憧憬著富裕而美好的生活。在大學里就知道工業設計涉及的領域特別的廣,工業設計的核心領域是產品設計。工業設計師從社會、經濟、技術、藝術等多種角度,對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的功能、材料、構造、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要素進行綜合性設計,創造出能夠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新產品。工業設計的長遠意義還在於對人工事物應當如何存在的深層思考,並協調處理人—產品—環境—社會的關係,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生活環境、融合全球文化和地方文化、技術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生活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

  但是在實習的這段時間,我發現現在所從事的只是產品外觀設計,與真正的工業設計差了很多。經理對我們說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工業設計是一種最新智力資源,就如電腦軟體一樣,它是產品和企業管理各個方面的系統軟體,發達國家對工業設計的作用深有體會,已將這種智力產品商品化。如美國青蛙公司為宏基電腦做了一次工業設計,收取設計費200萬美元。工業設計在我國仍處在理論和實踐的探索階段,設計公司為企業產品進行設計定位后得不到承認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尤其在北方更為嚴重。設計的價值得不到企業與社會的承認,必然會阻礙工業設計實務機構迅速成長,難以建立為企業及社會公共事業開展工業設計的社會服務系統。有些企業雖然逐漸開始自覺引入工業設計,然而工業設計所具有的巨大推動力還遠沒有發揮出來,企業雖然引入了工業設計,卻把它僅僅當作設計人員和技術人員的事,各方面人員和科室以互為獨立的狀態開展工作,距離管理層、決策層甚遠。影響工業設計進一步推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對工業設計範疇的理解存在著不同,相當一些人,仍認為工業設計僅僅指產品設計,把平面設計、環境設計或廣告設計等排除在外。實際上目前真正以產品設計為主的設計機構卻又寥寥無幾,大量的設計機構? 詿郵律鮮齬ぷ鰨廡┗掛苑稚⒌男問醬嬖謨諫緇岬敝校鄙儺幸底櫓嗷ブ淙狽渙鰨薹ㄐ緯珊狹Γ庖駁賈鋁斯ひ瞪杓莆薹ǚ⒒悠渚藪蟮淖饔茫揮刑逑制湔嬲募壑怠U廡┚褪侵泄ひ瞪杓扑媼俚奈侍狻N蟻胝嬲攪斯ひ瞪杓品⒄溝揭歡ń錐蔚氖焙潁頤腔嶂苯雍推笠檔募際躒嗽焙獻鶻脅反油返轎駁目ⅰ⑸杓坪蛻緯燒嬲⑹翟凇⒚芮械奈笠搗竦畝游椋拍蓯構ひ瞪杓菩緯梢歡ǖ惱迨盜Α?nbsp;

  只有開始真正實踐或工作后才能深刻體會工業設計的精髓。有資料表示工業設計人才的要求有 :1.創造性的解決問題;2.2-D概念草圖;3.口頭及書面的表達;4.材料與工藝;5.電腦輔助工業設計;6.多學科的交流;7.概念模型制作;8.企業實習;9.設計理論;10. 平面設計;11.數理知識.;12.工程技術;13.認知與消費心理;14.研究與資訊處理;15.市場營銷實踐;16.藝術與設計史;17.藝術與人文學;18.電腦輔助工程設計;19.人體測量與作業分析;20.全尺寸模型制作;21.工作樣機制作;22.展示樣機制作;23.機械制圖術;24.電腦生成圖象。這些要求中前十項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在大學里都要學習的,因此一定要把大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學好。因為實習公司的經理曾說過一句話:“畢業生剛來肯定還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只要去學習就沒問題,但如果還要在這里‘補課’,那就說不過去了。”這即是要求畢業生不要有“到時候再學”的想法。

  我們這一代屬於工業設計的開拓者,艱苦奮斗將是長期的。但是好的事物總是要經曆多種磨難才會露出鋒芒,因此要吃苦耐勞,堅定自己的信心,相信中國的工業設計會成為推進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強大支柱,會變成最有前途、最有價值的專業之一。
----------------------------------------
【參考文獻】
(1)《工業設計史》          何人可編著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世界現代設計史》        王受之編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3)《產品系統設計》         吳 翔編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4)《產品設計》雜志

http://www.joxue.com/paper/gklw/gklw01/400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ing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