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I採用之財務比率:獲利力

 

就債權保障的觀點或投資觀點,獲利能力優劣要考慮兩個層面:獲利水準高低及穩定程度(即通稱的獲利品質),愈高且愈穩 定愈好。

 

代表獲利力的指標,有

比率

 

公式

 

相關比率

 

淨值報酬率(ROE)

(或名,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Shareholders' Equity)

 

=稅後淨利/股東權益

依據DuPont之績效評量系統ROE是判斷企業經營績效的最終依歸。

但原來ROE所用的稅後淨利,包含了本業、賣地、金融操作等損益,這些獲利的性質有些差異,不應一體看待:

  1. 賣地或賣長期投資收益,是一種資產變現,反應的是該公司祖上積德,有地可賣,與該經營者當年所面臨的內外產銷決策根本無關,自非獲利能力的考量因素。再者,經營層對這類收益的裁量權極大,若納入反倒曲解公司真正的獲利力。

  2. 金融操作,對一般非金融證券之製造服務業而言,其風險與其本業完全無關,未來再現的金額、頻率,均與本業不同;特別是,非專業經營,其週期可能根本無法預知。換言之,這類損益其波動性大、經營層的裁量權也大,這與「獲利力」所隱含的一種較穩定的體質不同,故不宜作為公司獲利力的考量。

故我們予以修正,改用「常續性損益」來替代稅後淨利

常續性利益=稅後淨利-非常續性利益

非常續性利益=處分資產損益+資產跌價損失或回轉

有關衡量企業績效的指標還有EVA、若以此為思考起點、可能應加選「常續性損益」的絕對數值、而非僅用比率、這可能造成的差別應對大企業更有利、並貶低小企業,結果可能是加重規模的權數。還待測試。

 

 

 

總資產報酬率(ROA)

(Return on Assets)

 

稅後息前淨利/總資產

本比率與ROE的相關係數很高,所差的是高槓桿企業。ROE一樣,不全然都一樣代表企業運用資產的效能是一樣的;一個高ROA低槓桿的企業,其ROE可能與低ROA但高槓桿的企業相同。因

ROE=ROA*(總資產/股東權益)

我們認為這兩種型態應有所區分,故將 ROA也納入獲利力的評估項,對高ROA的企業加分。

本比率之計算與ROE相同,均採「常續性損益」,所差只是稅前,而非稅後。

 

 

 

稅後淨利率

 

稅後淨利/營收

一般也會以本比率作為判斷公機效之指標,但因其所表達的是每做1元生意,可有多少獲利。若依此準則,可能導致大資產、小營收、高淨利率、低報酬率之經營結果,這就違反了前述ROE之準則。故本法不納入本比率。

 

有效稅率

 

稅前淨利率

 

稅前淨利/營收

本法亦不納入本比率。

 

稅後淨利率

 

營業利益率(OP%)

(Operating Margin)

 

=營業利益/營收

反應本業的經營,除了產銷狀況外還加上經營層的管理成本

這比率當然不是判斷企業的最終依據,但因這比率代表公司本業的獲利,應是較穩定可預期的獲利,本比率越高,代表其在該產業的競爭力越高,逢不景氣時的抗壓力較大,故本法採納本比率。

不過這還是有個陷阱:若這公司營收驟然縮水,只要該產品的成本都是變動的,就能得出相同的OP%、相同的得分──營建業最常見,同一批房地,賣一棟與賣全部的獲利大不相同,但OP%卻可能類似──EVA的好處就在此了。

或謂本業不行,可以轉投資或多角化經營、雖是賺在業外,還是賺,有什差?

  1. 其一是,業外若是投資等非生產事業,其獲利源是不穩定的;

  2. 其二是本業若差,怎能支應新事業初階段無回收的投資期──當公司剛跨入一個陌生領域時,管理上、技 術及市場潛藏風險極高,需有相當的人力、財力及物力的準備, 才能通過各種進入障礙 (Entry Barrier) , 進而獲得成長機會 ,也才有機會成為另一個金牛 (Cash Cow) 。如果公司本業已捉 襟見肘,無力全面支持,新事業極易夭折。一夭折就是虧,一個本業不佳的企業能經得幾次投資失利?

  3. 其三,若連最擅長的本業都經營不好了,如何有能力找到對的人、足額的錢去成功的開發出另一個事業?

因此,我們認為OP%是判斷經營能力的最佳指標。本法對本業獲利能力良好的公司特予高評價。

 

營業費用率業外收支率

 

毛利率

 

=毛利/營收

反應價格和原物料漲跌、經濟規模的量產階段,觀察企業產銷波動最直接的指標

本法未採用

 

營業成本率

 

 

ROE之分配

  1. 股東權益報酬率 86年,1564家,-23.7%~30.4%

  2. 上市的中位數為與85年相同,仍為5.8%,比77年的14%大減約8%,近10年來新低;95%都在-11%以上,5%的公司(24家)超過25%,最高的是凌陽,達55%。

  3. 上市的均數為6.2%,可能近常態分配

  4. 未上市的中位數為7.7%,比77年的12.6%大減約5%;有117家(佔未上市公司的10%)超過25%。比上市公司表現得好。其中廣達為108%

  5. 未上市的均數為4.5%,分配左偏

  6. 自75年以來,除77年之外,未上市的表現都優於上市公司,好壞差距也較遠

  7. 全体的中位數為7%,比77年的12.8%大減約6%;75%大過0.9%,5%的公司超過30%。

  8. 全体的均數為5%,比77年的14%大減約9%;分配左偏

  9. 中位數與一銀的基本放款利率比較,景氣時,ROE遠低於借款息,如70、71、74、79、80年均是。

 

TOP

ROE之轉換方式(圖表)

 

 

 

 

ROA之分配

  1. 總資產報酬率 86年,1543家,-48.8%~50.1%

  2. 上市的中位數為與85年相同,仍為4.4%,比77年的8.5%減半,近10年來新低;95%都在-3.2%以上,5%的公司(24家)超過15%,最高的是凌陽、華碩,達44%。

  3. 上市的均數為5.1%,可能近常態分配

  4. 未上市的中位數為4.9%,比77年的6.6%略減1.3%;有71家(佔未上市公司的10%)超過15%。比上市公司表現得好。其中廣達為50%

  5. 未上市的均數為4.8%,可能近常態分配

  6. 歷年來,未上市與上市相近

  7. 全体的中位數為4.8%,比77年的6.9%大減約2%;75%大過1.9%,5%的公司超過15%。

  8. 全体的均數為4.9%,比77年的8.4%大減約3.5%

  9. 中位數與一銀的基本放款利率比較,多不及借款息。

 

TOP

ROA之轉換方式(圖表)

 

 

 

OP%之分配

  1. 營業利益率 86年,1558家,-269.4%~64.6%

  2. 上市的中位數為5.8%,顯然不如77年的7.4%,但78年之後5.2%~6.6%為常態;95%都在-6.5%以上,5%的公司(24家)超過20%。

  3. 上市的均數為6%,可能近常態分配

  4. 未上市的中位數為5.5%,與77年的5.1%相當;有63家(佔未上市公司的10%)超過20%。

  5. 未上市的均數為3.2%

  6. 歷年來,未上市與上市相近

  7. 全体的中位數為5.6%,與77年的5.1%相當;75%大過1.7%,5%的公司超過21%。

  8. 全体的均數為4%,比77年的7%大減約3%

TOP

 

OP%之轉換方式(圖表)

http://www.tej.com.tw/webtej/tcriweb/FinSt_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ing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