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淨值與股價的關係

 

每股淨值與股價的關係 

一般人都認為每股淨值是過去的資訊,股價應該反映未來,所以參酌每股淨值來評估股票的價值是沒意義的。所以過去的評價方式多著眼於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或者是股票股利的折現值。但是Ohlson在1991及1995發表以每股淨值及超額盈餘為基礎的評價模式,這個模式在1961年曾經由Edwards和Bell提出,所以又簡稱EBO模型,簡單的EBO模型就是

每股價值 = 每股淨值 + 【(股東權益報酬率 – 必要報酬率) * 每股淨值】/ 必要報酬率

 

其中 【(股東權益報酬率 – 必要報酬率) * 每股淨值】就是超額盈餘,而

【(股東權益報酬率 – 必要報酬率) * 每股淨值】/ 必要報酬率 就是超額盈餘的折現值。

也就是說每股價值等於每股淨值加上超額盈餘的折現值。

 

依照這個公式,我們就可以知道,當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等於必要報酬率時,(我習慣的必要報酬率目前出現的只有兩種一般公司10%,成長公司8%),股價應得於每股淨值。例如某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等於10%時,就是沒有超額報酬,股價應得於每股淨值。

如果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大於必要報酬率時,股價應大於每股淨值。例如如果某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為20%,必要報酬率為10%,則合理股價應為淨值的兩倍。如果公司的股東權益小於必要報酬率,則合理股價應小於每股淨值。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公司的股價會高於或低於每股淨值的原因。

那些無法取得超額報酬的公司,股價本來就應低於每股淨值,大股東不應為股價叫屈,而是要努力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

http://www.wretch.cc/blog/onewidesky/47797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ing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