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作為人類尋求進步、自我完善的手段,在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搭上了快速奔馳的列車,社會的發展對設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愈來愈功利的心態和冷漠、理性教育的模式,開始離人性精神越走越遠,這值得我們搞設計教育人員的深思,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也應是塑造和完善人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教育的發展對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對科學技術的推動和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滿足了人類對物質一浪高一浪的需求欲望。在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下,已經可以易如反掌地呼風喚雨、改天換地,當科學技術無所不能的時候,漸漸當起了救世主的角色,科學技術已成了國家政治、經濟命脈主宰,一切政治的目標和目的都服務於這個前提,教育被認為只是為這個角色而扮演"跑龍套"的,人類自身好像只是為了這個目標而生存。人們不禁問人類自身生存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教育最終目的意義又是什麼?
一、 對現代教育的憂慮
- Mar 17 Tue 2009 10:09
轉:以人為本的設計教育
- Mar 17 Tue 2009 10:07
轉:設計與設計管理/Design and Design Management
設計與設計管理/Design and Design Management
前言
好的設計代表成功的生意
設計的不安性
- Mar 17 Tue 2009 10:04
轉:後現代設計
一. 后現代設計的出現及其發展
設計中的后現代概念首先出現於建築設計領域。美國建築家、理論家羅伯特·文圖里(Robert Venturi)最早明確提出了反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想。他於1966年出版的《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一書,堪稱一本反對國際主義風格和現代主義思想的宣言。在書中,他首先肯定了現代主義是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貢獻,同時他又提出現代主義已經完成了它在特定時期的曆史使命,國際主義丑陋、平庸、千篇一律的風格已經限制了設計師才能的發揮並導致了欣賞趣味的單調乏味。他相信,現代主義已經過時了,現代主義大師們所創造的輝煌變革已成為新的桎梏,文圖里雖然沒有清楚地提出后現代主義設計的法則,但他對風格混亂、含義模糊、具有隱喻和象征意義的建築表現出來的濃厚興趣,引導了后現代設計的發展方向。1972年,文圖里出版的另一本著作《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對含混的風格表現出更為明晰的偏好。可以說,文圖里提出的傳統和混亂的審美趣味是后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形成的雛形。
文圖里之后,英國建築師和理論家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為確立建築設計的后現代主義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把1972年7月15日下午3點32分美國聖露易市炸毀由著名的日本現代4主義建築設計師山崎實設計的典型的現代主義住宅區,作為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死亡時刻。他也是最早在建築和設計上提出后現代主義概念的人物,他出版了一系列的后現代主義建築理論著作,如《后現代主義》(Post Modernism)、《今日建築》(Architecture Today)、《后現代主義建築語言》(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等。詹克斯詳盡地列舉和分析了一切建築新潮,並把它們歸於后現代主義範疇,使后現代主義一詞開始廣為流傳。
- Mar 17 Tue 2009 09:32
轉:工業設計的本質
工業設計的一個重要設計原則是“以人為本”,研究人與機器、人與自然的關係,通過設計使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色彩及環境條件等更合理地結合在一起,滿足人們物質及精神的需求。同時設計過程亦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創造過程,通過恰當的設計使人與自然更和諧,對資源的利用更合理,使人類得以長期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由此可見,設計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發現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問題)——改進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與產品、人與環境更和諧,進而——創造新的、更合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設計的結果並不一定意味著某個固定的產品,它也可以是一種方法,一種程序,一種制度或一種服務,因為設計的最終目標是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問題”的,這正是“非物資主義”設計觀得以產生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
非物資主義設計觀的產生
- Mar 17 Tue 2009 09:21
轉:產品形態與工業設計形態觀的塑造
三菱汽車設計部經理布雷一向以提供触動人心、盡情享受人生、充滿情感與靈性的汽車為其設計理念。他認為上流的時尚並非源自上流社會,而是源自街頭普通人群,設計師應當從各種藝術中吸取設計靈感。他為三菱打造了全新的汽車設計概念——3P精神:Precision 、Performance、 Passion (完美精確、極至表現、富於熱情)。每一輛三菱車的設計都體現這種精神,我們能感受到這種3P精神是領悟了生活的真諦,是對生活的一種完美追求。
書籍、電影、圖片、電視、網絡等傳遞的各種資訊,正悄悄地改變著整個世界,當我們觀看一場電影、一場球賽,當聆聽音樂或輕盈漫步時,都可能獲得體驗,正是這些體驗會激發創意靈感。作為工業設計師,最重要的就是對這些體驗加以理解和昇華,以感性賦予產品使其造型充滿人文關懷。
4.2 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對新生文化的創造
- Mar 17 Tue 2009 09:17
轉:家電企業發力工業設計 白電步入品質時代
大平板冰箱、空調玻璃面板、斜面滾筒洗衣機,這些當下十分流行的白電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也令眾企業嘗到設計創新的甜頭。2006年度的白電市場,從外觀設計、色彩變化到人性化產品,越來越多的白電企業開始在工業設計上發力。 |
- Mar 16 Mon 2009 17:28
轉: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二)不要借錢還債
不要借錢還債;不要借錢投資;有債要先還。
2004年,年輕人已經過著暗無天日的償債生活兩年,眼看著再熬三年就可以解脫了。而大環境也在改變著,銀行的貸款利率隨著政府的政策持續下調。某天,年輕人接到一通電話,是母親打來的,說是透過朋友介紹,某銀行的襄理可以用更便宜的利率幫年輕人辦理代償。
所謂的代償,就是跟甲銀行借錢去還乙銀行的錢。由於年輕人在2002 年時跟五家銀行貸款的利率比較高,而2004年貸款的利率比較低,所以這個銀行襄理想要說服年輕人,跟他們銀行借錢吧,借出來利息低的錢,去償還當年利息高的貸款所剩下未償還的三年餘額。
◎代償比較划算嗎?
- Mar 16 Mon 2009 17:24
轉: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一)關注在現金流
不要讓自己陷入現金流吃緊的窘境,永遠不要。
2002年,一個年輕人剛滿30歲。 9月份,他簽下人生中的第一筆貸款: 240萬台幣,分別給當時的女友和家人使用。10月份旋即從台灣某知名上市電信公司離職,投入另一家初創電信公司,開始了他之後五年內月領10萬台幣薪水但是窮苦與酸楚異常的生活。
本系列文章,是要講述一個理財智商為零的年輕人,如何為他懵懂無知的財務決定付出重大代價。雖然,這些經歷比不上那些負債上億最後神奇翻身的名人,但是相信這些經歷更加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也因為這 240萬的負債,他終於弄明白,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
◎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
- Mar 10 Tue 2009 14:21
轉:工業設計師44項必備技能
1.Aesthetics 美術理論
2.Manufacturing 制造知識
3.Analysis 分析能力
4.Model making 模型能力
5.Colour 色彩運用
- Mar 06 Fri 2009 16:18
轉:PROE---config.pro---常用參數+設置方法
用PROE,就一定要靈活使用“config.pro”文件來設置屬於自己的系統參數,界面,為后續的設計工作添油加速。
config.pro文件可以存放在以下兩個地方:
(1) Pro/E 安裝目錄下的text 目錄;
(2) Pro/E 的工作目錄;
以滑鼠右鍵點選Pro/E 的快捷方式圖標,-→“屬性”-→“快捷方式”欄的“起始位置”即為工作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