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如何)尋找(發現)(創造)自己的興趣
 
尋找一些精神寄託,定個目標。為實現目標去努力就會覺得充實了哦^^
======================
興趣是要自己去找的,是要自己不段積累的,讓自己去做挖金的人,而不要讓自己守株待兔,找興趣就似找樂,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想讓自己提高,就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己不段的積累,而不至於把她拋棄.
學習興趣是慢慢培養出來的,不要把學習當作負擔,把它當作你的朋友,也許有時候朋友會發脾氣,你要耐心的對待它。學習興趣是學習與興趣密不可分的,你要從興趣入手來看待學習,慢慢就會有所提高。
===========================
“你必須找到你所喜歡的東西. 工作上是如此, 對情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大半個人生, 唯一能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是做你認為偉大的工作, 而唯一能做偉大的工作的方法是喜愛你做的事.” –史蒂夫-喬布斯 

那麼, 問題自然地出來了, 怎樣找到你喜歡做什麼事情?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讓我熱血沸騰的是我們聽到我們必須一直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 但是從未有一步一步地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找到喜歡做的事情的建議. 這篇建議旨在幫助那些在某種程度上無所事事, 無條理邏輯結構或次序的人. 

一個完美的例子是, 為了找尋你的激情, 我們被教導問我們自己:” 如果你有一百萬美金(免稅), 你將會怎樣做?” 

典型的回答接著是:” 嘿, 我會把它存入一個高利息戶頭, 靠每年的利息生活. 然後我會遷居到夏威夷, 買一幢房子, 整天喝margaritas, 玩視頻遊戲, 去海灘,游泳, 周遊世界, 品嚐所有的cuisines, 讀書, 運動等等.” 

但這些真的有幫助嗎? 實際不是. 當然, 你描繪出了懶蟲喜歡做什麼, 但是沒有真正回答出其中所隱藏的問題, 這就是”我怎樣通過做我喜歡的事情來賺錢?” 

那結果是什麼? 人們做令自己討厭的工作, 感覺被束縛, 因為他們依靠唯一的收入來資助一種為了逃離令人不快的現實和在生活中漫無目的漂流的生活方式, 無法辭職,簡短地說, 導致生活靜靜地拼命, 就像Henry David Thoreau雄辯地那樣. 

你會問, 他們為什麼不辭掉工作, 追逐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或工作呢? 

兩個理由: 

理由1: 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理由2: 害怕. 他們已經有了一個需要維護支撐的生活方式, 賬單要支付, 家庭要照顧, 擔心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害怕聽到別人可能對他們想法或評論等等. 害怕.
=================================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呢?我覺得,首先要客觀地評估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把社會、家人或朋友認可和看重的事當作自己的愛好;不要以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是要親身體驗它並用自己的頭腦作出判斷;不要以為有興趣的事情就可以成為自己的職業,不過,你可以盡量尋找天賦和興趣的最佳結合點。最好的尋找興趣點的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接觸眾多的領域。大學生應當更好地把握在校時間,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不同方式接觸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工作類型和更多的專家學者。如果你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這時就可以去嘗試轉系,嘗試課外學習、選修或旁聽相關課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實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相關行業的工作性質;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興趣專業的研究生,重新進行一次專業選擇。除了“選你所愛”,大家也不妨試試“愛你所選”。在大學中,轉係可能並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應盡力試著把本專業讀好,並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對專業的興趣。此外,一個專業裡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領域,也許你對專業裡的某一個領域會有興趣。現在,有很多專業發展了交叉學科,兩個專業的結合往往是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就算你畢業後要從事其他行業,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專業讀好,這同樣能成為你在新行業中的優勢。在追尋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尋自己終身不變的志向。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響力最大化”,多年以來,我有許多興趣愛好,興趣可以改變,但我的志向是始終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種興趣當成自己最後的目標,也不必把任何一種興趣的發展道路完全切斷,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興趣完全可以平行發展,實在必要時再作出最佳的抉擇志向就像羅盤,興趣就像風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可以讓你駛向理想的港灣。
===================================
  
  
如何找興趣(一)找到上帝在你心中埋下的那顆事業的種子! 
2009/04/08 — 溫韜 (閱讀: 2113) 
找到上帝在你心中埋下的那顆事業的種子! 

最大的興趣,來自你生命最深處的呼喚,最深處的渴望,它就是上帝在你心中埋下的那顆種子。 

這顆種子,可能來自於你曾經的一段痛苦、苦惱的生活經歷;另也能來自於你曾經輝煌璀璨的一段生活經歷。 

因近期我在關注教育,我就舉幾個教育方面的案例: 

(1)、著名的教育專家、《發現母親》的作者王東華熱愛上家庭教育,源自他痛苦的家庭教育經歷。他從小經歷的失敗的家庭教育,在後來的書中他這樣寫道: 

“從此之後,我就在心靈深處對抗起這個家,對抗起父母,直至最終成為一個冷眼不語的甘地主義者! 家——對我來說決不是暖巢,決不是避風的港灣,而是地獄——一個令我恐懼的地獄!家的外面永遠是美麗的,離家越遠,這種美麗越是動人!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敵對不僅沒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 

我考大學最強烈的動因不是別的,而是要遠遠地離開這個家!我恨透了這個家,恨透了我的父母,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這種發洩的途徑。 

我告別了我那短暫而美麗的玫瑰色的童年,開始了對於家,對於父母,對於生死的思索。 

儘管我最終理解了我的父母,理解了那個時代,但是我個人的理解並不等於整個社會都已理解,我個人的拯救並不等於整個類似的不幸都已拯救,我個人的諒解也並不等於整個歷史都已獲得諒解!類似這樣的悲劇即使是在今天仍然還在整個社會令人痛心地大量复演、繼續發生,而這就是我今天之所以拼出力量來做這件事的緣由! ” 

看看這句話:“我告別了我那短暫而美麗的玫瑰色的童年,開始了對於家,對於父母,對於生死的思索”,道出了他“之所以拼出力量來做這件事的緣由!” 

(2)中國親子教育第一人,著名的成功教育專家董進宇老師,他大學本科學數學、碩士研究生學經濟法、博士研究生學刑法。而最終讓他走上了教育之路的原因是:在他的成長經歷中,他經歷了一對農村的夫婦——他的父母——撫養的6個孩子中,出了3個博士,3個大學生。最終讓他感覺到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情是:結合他們家庭教育的成功,研究教育,幫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 

(3)請原諒我把自己和上面兩位成功的教育專家列在一起舉例。我只是想證明我為何現在“不務正業”地思考教育,熱衷於教育。 

王東華老師的失敗的家庭教育我親身經歷過,那就是我的哥哥,一個從小學習很好的孩子,在初中時因為交友不慎而開始“不聽話”的時候,我的母親,用批評、否定、咒罵、諷刺來對待他,最後,一個原本聰明可愛的孩子因為在家裡得不到溫暖和鼓勵,只能到社會上去找,於是更加投入到那些不良孩子的隊伍中,開始逃離家庭,甚至仇恨家庭。我親身經歷了那長達11年的(從我哥哥15歲開始到他26歲結婚)每日不斷的批評、咒罵、諷刺。甚至到後來我哥哥結婚後的幾年裡,我的母親還是因為兒子的“不爭氣”而經常用埋怨的語言“攻擊”他,因為他讓我的母親,一個好強的女人“要丟上一輩子的臉”。 

而我對學校教育的關注,則來自於我的親身經歷。我從小學習名列前茅,後來考上了縣城裡的重點高中,後來因為不堪承受“殘酷”的壓力而退學。如果說我哥哥是家庭教育的犧牲品的話,我就是學校教育的犧牲品。 

而我對家庭的教育的熱衷,又一次來自於對我來說比較成功的家庭教育:我的父母,從小以我為驕傲,因為我從小不但學習好,而且在各種書法、繪畫、體育各種比賽中,總能拿獎,所以,他們一直表揚我、鼓勵我,在我初中時曾經走過的歧途,在我高中時因不堪承受“高考壓力”而退學後,他們總是鼓勵我,到處奔波,找各種方法幫助我。 (其實當時對我哥哥他們也是這麼做的,只是我哥哥沒有載他們的耐心範圍內“回歸正道”)。 

我親身經歷的對我哥而言失敗的家庭教育,對我而言成功的家庭教育,親身經歷的失敗的學校教育,讓我不能不從最內心深處去思考教育。這也是我“不務正業”,抽時間就思考教育,寫教育方面的文章的最原始的動力。 

雖然我在教育上還沒有取得什麼成績,但是我已經在路上了。我相信這強大的原始動力,會讓我在這條路上繼續,而且更加努力地走下去。 

好,讓我們回到主題:上帝在每個人出生後的幼年、少年成長經歷中都給他埋下一顆種子,有的人,在合適的時候,這顆種子開始發芽,獲得了最強大、最原始、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而很多人,這顆種子沒有發芽,於是沒有興趣目標,沒有成長動力。 

種子發芽的人,事業紮根在一個地方,如同固定在那裡的山石,任經風霜雨雪而愈加硬朗颯爽,多姿多彩; 

種子沒有發芽的人,事業沒有根,就如同滾落在山間的石頭,歷經滾動摩擦,最終成為圓滑的石頭,最終,成為越來越小的卵石,最終,化為烏有。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每個人心中都埋下了一顆事業的種子,他一定存在於你的生活經歷! 

  

而且,越是成長經歷中越深刻的事情,越是最強大的種子,最強大的動力、最源源不斷的動力。 

現在,回憶你自能記憶開始的成長故事,找出你的種子!找出你生命最深處的呼喚,最深處的渴望,讓它發芽!讓它紮根!讓它長成你的事業大樹! ! 
  
 
 
如何找興趣(二)最美的方法:回想情竇初開時你的夢中情人 
2009/05/22 — 溫韜 (閱讀: 1019) 
有一次我講完一堂人生成長的課後,一位朋友上來跟我說:是啊,哪個人沒有過夢想和激情,只不過是在生活中一點點被塵封了起來,你今天講的,喚起了很多人最初的那個寶貴的理想。 
感謝這位朋友的話,啟發了我下面的想法: 
張小嫻說:“我相信一見鍾情嗎? 我想,在一見之前,已經累積了許多夢想與期待,然後某天,在茫茫人海中,我們遇上了,才會鍾情。情之所鍾,不過是圓夢。” 
愛情中的一見鍾情種等待的那個人,可能是在你情竇初開時,電視劇或小說中的一個異性主角,你當時覺得這個人簡直太好了!好喜歡他(她)!於是他(她)就成了你的夢中情人! “一見之前,已經累積了許多夢想與期待”的那個人。 
事業、興趣也是這樣的,在你初具理想時,生活中一個事情刺激了你,你覺得“哇!如果我也能這樣多好啊!”,於是,你就在心裡建立了一個對未來嚮往的生活方式的圖畫。 
比如,你的鄰居家中有個當官的,每次回家,都受到街坊鄰居們的尊重、甚至奉承,這樣的場景可能刺激你從政的渴望,追求“被人尊重”的狀態; 
比如,你的親戚里有個經商或做企業的人,比較有錢,每次親戚相聚都給大家帶來一些好禮物,可能刺激你從商的渴望,追求“幫助他人獲得自我價值”的狀態; 
比如,你父母跟你說誰誰家的孩子考了博士,羨慕不已,可能刺激你“我也要讀博士讓父母為我自豪”的理想。 
那個最初的理想,就如同你的初戀情人一樣,代表著你對生命狀態最初的渴望!最深的渴望。 
但是,漫長的成長和麵臨的種種現實困難,讓很多人失去了最初的渴望,對待事業的選擇就像“隨便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了“一樣,在缺乏事業原動力和生命原激情的狀態下,慢慢失去了最初那個美好也很可能就會實現的理想生活狀態。 
好了,現在,回想你情竇初開、初具理想時的“夢中情人”吧!喚回你曾經最初的夢想、理想! 

如果你的“夢中情人”沒有找到,那就看下一篇:極不利環境中那個讓你逃避的地方可能就是你生命的樂園。
 
 
如何找興趣(三)極不利環境中那個讓你逃避的地方可能就是你生命的樂園; 
2009/05/22 — 溫韜 (閱讀: 844) 
我們從小接受了很多“不受尊重”的教育,老師和父母對孩子的缺點往往進行批評和否定,人是天生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動物,於是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逃到一個他認為快樂的地方去。可能是你成績優秀的一門課程中,可能是你的一項特長,可能是你的一個秘密愛好。 

我記得在上中學時,我的英語和語文成績很好,但是數學、化學成績很差,所以,每次在數學、化學考試後都被老師批評,我懷著一顆失落的、自卑的、冷冷的心回到教室後,打開英語課本或語文課本,逃在那裡面慢慢讓自己的心溫暖起來,自信起來,因為我在那裡面能看到英語老師和語文老師熱情而欣喜的臉於是我更加努力地去建設我英語、語文的樂園。 

所以那時候,我見了數學老師、化學老師,比見了壞人還害怕,見了英語老師、語文老師比見了親媽還親。 

後來,就是到現在來看,我後來所表現出的優勢和取得的一些成績,都來自於當年在我的英語和語文的“避難區”的那份積累。 

現在,繼續回想成長故事,回想當年在某個方面做得不好被否定後,你懷著冷冷的失落的心逃避的那個地方,找回那個地方。 

你要相信,曾經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熱情而認真的建設它,最終,它可能就是你生命的樂園。 

如果沒有找回曾經“那個讓你逃避的地方”,那就請看下一篇:廣泛撒網,重點培養。
 
 
如何找興趣(四)最浪漫的方法:廣泛撒網,重點培養 
2009/05/22 — 溫韜 (閱讀: 1011) 
如果你也沒有找大那個強大的事業種子,也沒有找到事業的“夢中情人”,也沒有找到曾經“那個讓你逃避的地方”,那就恭喜你! 因為你的生命應該是很輕鬆快樂的,以上的三條你沒有發現充滿被動甚至是“悲愴”嗎?上面三點準確點來說是成長的動力,而不一定是興趣。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興趣呢?李開復老師《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中談到:“如何尋找興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為自己做得好就認為那就是你的興趣所在。為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激情,你可以問自己:對於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複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過去是不是一直嚮往它?是否總能很快地學習它?它是否總能讓你滿足?你是否由衷地從心裡(而不只是從腦海裡)喜愛它?你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關?當你這樣問自己時,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和朋友的影響融入你的答案。” 

開復老師繼續說:“如果你能明確回答上述問題,那你就是幸運的,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大學四年裡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那我只有一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 

這就是我這段文字中要表達的意思:廣泛撒網,重點培養。這句被笑用在找對像上的一句話用在這裡更合適。 

“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李開復 

“那些敢於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希望各位同學盡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李開復 

“找到興趣的最佳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盡可能接觸眾多的領域。唯有接觸你才有機會去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發現你的最愛,這正是大學可以提供的獨一無二的機遇。把握在校時間,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通過圖書館、旁聽、網絡、講座、打工、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電子論壇等方式接觸不同的領域、工作、專家。” 

——李開復 

如果你還是沒有找到興趣,OK,那就繼續看下一篇:騎驢找馬,不要忽視了驢。
 
 
如何找興趣(五)最現實的方法:騎驢找馬 
2009/05/22 — 溫韜 (閱讀: 1146) 
如果現在你正在讀一個你不感興趣的專業,或者現在你已經從事了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感興趣的事情還沒有找到。那你就認真做好手上的事情。在做好手上事情的基礎上尋找你的“馬”——興趣。

關於這個觀點,開復老師在《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四封信》中談到過:不少同學認為對自己的專業沒興趣,怎麼辦?對大多數的同學,轉係不是一個好選擇,而且讀什麼專業並不完全決定了畢業後的工作。所以,首先最緊急的事情是你應該盡力地去嘗試著把本專業學精學好,培養自己的興趣。一個專業裡有很多不同的領域,你可以多接觸,也許會碰到真正感興趣的方向。有時,困難或偏見會讓你看不清楚興趣,例如,以前我以為自己很不喜歡演講,但是後來下定決心告訴自己必須學會演講的技巧,經過多年持之以恆地練習,再通過演講成功得到的滿足感,我發現我原來很喜歡演講。除了“愛我所選”之外,你也可以嘗試著去“選我所愛”。經過開拓視野、接觸嘗試,如果你發現了你真正的興趣,這時再去尋覓轉系的可能性、嘗試課外學習、選修或旁聽一些有關的課。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實習的機會,進一步探求畢業後如何能找到這個行業裡適合於你的工作。 

但是在騎驢找馬的過程中,有幾個問題要注意: 

(1)不要“找馬忘驢” 

很多青年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後,只顧著找自己的馬,而忘記身邊的驢其實也是需要餵養的,最後把驢餓死了。說白了,這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企業最不歡迎的就是這種人,把公司當作一個跳板,拿著公司的生活費,自己忙自己的,絲毫不為企業負責。 

對於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騎驢找馬”成為他們頻繁跳槽的理由。當企業、工作出現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時,他們輕易就用“沒有空間”、“管理混亂”、“大材小用”等理由,得出結論——此工作為驢,不是我尋覓的馬。 

“等我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們一定會發現我的才華和價值”、“既然是頭驢,現在這家公司僅僅是個跳板而已,能讓我生存就好,不用那麼用心做”……就這樣,馬也沒找到,驢卻餓死了。 

(2)不要“騎驢忘馬” 

說的是畢業生找到一份工作後,乾了一段時間後,逐漸適應了這種騎驢的生活,懶得去找馬了。忘記了自己要尋找的興趣和理想。這種情況多存在於事業單位,在相對比較安逸的環境中失去了鬥志,騎著慢驢,悠然自得,忘記了找馬的事。 

(3)驢可以變成馬 

人是感情動物,對於自己認真付出的、長時間付出的事情總會產生深厚的感情,也就是日久生情。過去你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可能就是因為你從來沒有對一個事情較長時間的認真投入所致。 

當你面對一個似乎是命運安排的專業、工作時,如果你認真對待它,用心去做,你就會發現,很快,驢就被你變成了馬,你已經把它發展成了自己真正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成長、成功的起點和源源不斷的原始動力。如果你找到了興趣,那就用你的信心、耐心,用你的真心、真情去做,成功終將屬於你! 
沒有興趣的人生是不快樂的,是動力不足的,如果你沒有找到興趣,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尋找到興趣或培養興趣! 
總之,不達興趣絕不罷休! 

如果你還是死活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唉!真服了你了!),那告訴你最簡單的辦法:跟著有興趣的人走。 

總之,興趣是成長、成功的起點和源源不斷的原始動力。如果你找到了興趣,那就用你的信心、耐心,用你的真心、真情去做,成功終將屬於你! 
沒有興趣的人生是不快樂的,是動力不足的,如果你沒有找到興趣,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尋找到興趣或培養興趣! 
總之,不達興趣絕不罷休! 

如果你還是死活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唉!真服了你了!),那告訴你最簡單的辦法:跟著有興趣、有追求、有目標的人走,這樣你也總差不到哪兒去。但不了自己的總經理,給別人干個副總經理也不差,就怕你不去幹!趕緊行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leepingwolf 的頭像
    sleepingwolf

    【開源節流】--> "開源" & "節流"

    sleeping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