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概念設計和設計師的綜合思考 (2)
本文作者:Angela
通常大家都會認為設計師是一群關注細節的人,但事實上,設計師不僅要關注細節,還需要考慮整體,就象畫畫時一樣,你需要時不時地從細節中抽身出來,退后幾步瞇起眼睛看看整個畫面的樣子。
那麼對於從事產品的設計師來說,在進入具體內容之前(不管是視覺、交互還是功能),最好能對整個產品的概況有所把握。那麼,我們用什麼方式來得到產品的整體印象呢?
在以往的項目中,我有時會根據使用者操作的路徑給自己畫一張流程圖,其中包括使用者從哪兒進入,從哪兒離開,中間如何走到各個功能上去⋯⋯看上去與程序員畫的流程圖很相似,但我的關注點不是底層的邏輯,而是使用者與界面的交互過程。
如果把產品比喻成一座城市的話,這幅圖對我而言就像是城市的導游圖。它首先能幫助我理解這個城市里有什麼建築,也就是這個產品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其次,它能模擬人們在城市里行走的主要路徑,即理想狀態下使用者會如何使用這個產品;最后,它還能告訴我銀行大廈和保險大廈的關係,即產品功能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要畫?
從這幅圖能產生的三種作用(理解產品目的、模擬使用路徑、了解功能關係)來講,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它。從工作範圍來講,我們更需要的是第二種。作為界面設計師(我知道,大多數公司分工都不是很明確,所以只好模糊地稱為UI),我們應該掌握使用者在城市里通常是怎麼行動的,他們有可能在什麼地方迷路,有沒有繞遠路,有沒有不通車的路⋯⋯以及如何標識兩條不同的路,十字路口要怎麼標識方向,不同的建築物要如何區別⋯⋯等等,因為在屏幕上,使用者所有的方向全部來自你的指引——不象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指南針還可以看星星什麼的——所以設計師的一點點疏漏,就會讓使用者搞不清楚身在何處。
由於關注點不一樣,所以我們不能依賴程序員或產品經理的地圖。如果你需要從銀行開具財產證明去國外留學,那麼程序員關心的是你的錢夠不夠申請留學,產品經理則關心的是銀行要用什麼方法來評估你的財產,而我們則要關心你有沒有帶齊所有的資料,免得你跑冤枉路。
怎麼畫?
前面已經提到了一點。首先我會確定使用者從哪兒進入,從哪兒離開,這通常就是這個產品本身,比如某個系統的登錄界面和退出界面。然后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的基本原則,在兩者之間把最大的功能模塊都放進去,就像把城市划成CBD和金融街一樣。接著集中精力攻克其中一個功能(比如銀行大廈),如果它的子功能與其它街區有聯系的話,先連接過去,但暫不考慮它們之間的關係(比如銀行開具財產證明,然后你才可以去辦出國手續,那就先划一條線到海關去)。功能模塊內部的交互過程都完成以后,再來考慮模塊之間的交互關係。經過這樣一點點地增加模塊和線條,最后這幅圖就會從剛開始的兩個點,變成一幅規模宏大的地圖。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全局。
用什麼畫?
最好的工具?當然是紙和筆。相信我,不管你用多麼簡單的軟體,都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操作的問題。這個方塊怎樣才能往右移一點點?怎樣才能畫一個箭頭?在考慮這些的時候,你就已經被這些手工的問題分掉了一些注意力。哪怕你是使用這個軟體的高手,你肯定也有滑鼠選不中某條細線的時候,更何況你的電腦時不時的還要休息一會兒。如果你曾經做過視覺設計,你更是下意識地想把某條線和某個方塊對齊,或擺成一條線什麼的(親身經曆啊!)。總之,只要你面對屏幕,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干擾來讓你無法集中注意力去考慮眼下這件事,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電腦。
紙和筆可以用來畫一些簡單的流程,如果你的城市很大,那麼我建議你準備以下幾樣東西:整面墻的大白板、即時貼、白板筆、相機。
你知道要怎麼做了?白板就是整個產品,黃色的即時貼是每一個最小單位的功能。首先在白板上畫幾個框,也就是最重要的功能模塊,比如注冊或管理,有幾個主要功能模塊就畫幾個。接著在左右兩端確定入口和出口。在即時貼上寫子功能模塊的名字,貼到相應的主模塊中。然后開始工作,比如注冊成功進入管理模塊,就用白板筆把它們連起來,在線上標明它們之間的關係。盡量把所有相關的即時貼都連接起來,檢查是否有重復的、不通暢的(有進沒出的)、多余的線,如果即時貼的位置不合適的可以扯下來重新貼。如果可能的話,不同的功能區使用不同顏色的白板筆,這樣能看得更清楚。最后用相機把整個白板拍下來。那張照片,就是我們的全局圖。如果你需要向領導匯報或與同事分享,這個時候可以回到電腦旁邊,根據照片來做一幅圖,你想要多規整多漂亮都可以。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做到思考的時候不被分心,創作的時候也可以全神貫注。
一些建議:
- 不要因為時間來不及就偷懶,事前準備充分以免事后補救,其實后一種情況會讓你花掉更多的時間和浪費更多的工作。
- 不要因為畫不好而放棄,如果你不試,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好。
- 不要考慮太多細節和邏輯關係,在畫地圖期間,我們關注的是線路而不是功能或需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