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s奧祕大揭露
我 們知道,液晶顯示器的主要顯示效果取決於液晶面板(至少80%以上)品質,只有20%不到由電路決定,因此採用友達16ms的液晶顯示器顯示效果不會像 CRT那般天差地別,但是是否意味著那些比BenQ便宜的16ms就可以看作和BenQ一樣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特地多方咨詢(包括BenQ、大水牛、美 格等),當然得到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各家都稱贊自家產品是最好的:),所以我這里挑出一些問題供大家思考:
a 所有16ms液晶面板品質都一樣嗎?那麼友達為什麼還要將液晶面板價格分成三六九等來發售呢?
b 電路的成熟度都一樣嗎?BenQ是出品16msLCD最早的廠家,憑其與友達非比尋常的關係,在技術、經驗上的積累是不是會一樣呢?
c 用相同CRT做出來顯示器價格也不同,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性能完全相同呢?BenQ557S/567S價位比581S低,他們的性能是否存在差異?
也許,這三個問題只是具備啟迪作用,所以實測才是最關鍵的,我們認為:灰階、色彩和色彩過渡、亮度均勻性、色溫等才是LCD的靈魂所在,這方面的表現是看出液晶顯示器差異的硬指標。
2、16ms的原理,測試、響應時間對顯示效果的影響究竟是什麼?
概念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請大家參考一篇強文《液晶顯示器選購指南》,由業內資深人士撰寫,在響應時間一章內把問題交代得清清楚楚。
我總結如下:
a 響應時間的由來:LCD是以液晶分子的旋轉角度來控制光線的灰階亮暗,而液晶分子旋轉時需要時間。
b 響應時間的定義:響應時間是Tr+Tf的總和,具體而言是白變黑(亮度減小)為Tr(電壓rise time:低電壓→高電壓),黑變白(亮度增加)為Tf(電壓fall Time:低電壓→高電壓),兩者相加才是整體響應時間。我們挑選LCD看技術指標一定要認準整體響應時間!
c 響應時間的影響:響應時間高低主要是產生拖尾模糊現象而非殘影,殘影是指不同畫面切換時畫面不會立刻消失的問題!通常16ms響應時間對於一般的視訊回放 沒有任何問題(除非是對比強烈和切換快速的特殊畫面,比如200幀/秒的Quake3游戲)。液晶顯示器的刷新率一般是60Hz,也即16.67ms刷新 一幅畫面,響應時間16ms的LCD剛好在此標準以上。
d 響應時間的陷阱:其實灰階切換所需時間要遠大於黑白場切換時間,因此部分顯示器如(奇美)用電壓驅動灰階切換時間指標來代替傳統的響應時間指標,具體效果如何橫測會給大家一個說法。
簡單的測試方法
響應時間對畫面的影響有一個最簡單的測試方法,大家打開小熊首頁www.beareyes.com,左下方業界動態欄目是實時滾屏的,大家用哪怕16ms的LCD看都會覺得晃眼:)如果是CRT就絕對不存在這個問題。
在廠里有專門儀器測量響應時間,它可以對LCD產生一個白場→黑場→白場的信號,電腦自動記錄這個過程需要花費的時間,當然了,我們這里沒有這種測 試手段,但土辦法總是有的:那就是Monitors Matter CheckScreen V1.2,它包括多項測試,可以很好的檢測液晶顯示器的色彩、響應時間、文字顯示效果、有無坏點、視訊雜訊的程度和調節復雜度等液晶顯示器的各項參數。
Monitors Matter CheckScreen V1.2,液晶顯示器測試界面
SMEARING:通過屏幕上快速移動的小方塊,方塊后拖影的個數代表顯示器訊號的響應時間的高低。
(拍攝相機為富士602,自動連拍其中一張照片)
16ms液晶顯示器 25ms液晶顯示器
(快門為1/8秒)
16ms液晶顯示器 25ms液晶顯示器
我們以明基BenQ FP581s液晶顯示器為例,因為明基BenQ FP581s響應時間只有16ms(上昇5ms,下降11ms)比起同樣一般是25ms(上昇:15ms 下降:10ms)的液晶在這項測試中拖尾約1塊,而普通液晶25-30ms的液晶顯示器,其托尾約2-3塊。從這一點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出液晶顯示器在響應 時間的差距。
此外,瀏覽網頁(快速翻頁)和Quake3等也能看出少許差別。在橫測中,我們自編了專用程序進行檢測,結果應該更精準,屆時再行同一畫面比較。
原理與技術詳解
可能看過《詳細的技術剖析》一文的讀者應該對友達面板16ms的機理有了較為明確清晰的認識,這里重復的我就不再說,只是 “OverDrivers”技術不好理解,所以我可以換一種說法,所謂OverDrivers,即用低黏性液晶材料(γ1減小),並減小液晶盒間隙(d減 小)
根據公式,Tr/Tf是否減少了呢?
OverDrivers可以令低黏性液晶分子提前預熱,將td階段省略掉,於是Tr+Tf就減少了!有點類似於P4內核的自動預讀的概念:)友達把其稱之為Intrinsic Property技術。
這樣一說,大家明白了嗎?從原理看,友達16ms面板還是屬於傳統的TN面板(TN+Film技術)的改進型,理由很簡單,從Tr/Tf的定義以及 可視角度<150得到的這個結論,更何況16ms面板是先於友達與富士通合作(今年一月)之前出的,應當不會用到廣視角的MVA。至於有媒體說友達 採用了MVA個人認為可能略有不妥,頂多可以說友達借鑒了MVA的技術。
個人認為,16ms接下來就是10ms,但到了5ms以下才具備革命性的意義。
技術發展和前瞻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每一種排列方式的響應時間有所差別。
第一種是平行排列方式,液晶分子在通電之后呈現一種平行的狀態,按照一般的思維方式,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那麼應該是液晶分子平行排列時響應時間 最短,因為這樣色濾鏡中傳遞過來的信號才可以通過最短的距離傳遞到屏幕上,但是這樣的排列方式卻大大縮減了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因此一般的液晶板廠商均 不會採用。
第二種是一種扭曲排列方式,液晶分子在通電之后,自動排列為一種扭曲狀態(螺旋狀態),這種方式的優勢是對於顯示畫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於響應 時間的影響並不大,僅僅是增大了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目前這種技術還被各廠商廣泛採用,稱為TFT-TN(扭轉向列)。這種技術通過不斷改善,目前已經非 常成熟,響應時間已經達到25ms以下。
最后一種是富士通開發的MVA(多區域垂直排列)技術,液晶分子在通電之后,在每個不同的區域呈現出一種接近水平排列的狀態,而在不通電的時候,液 晶分子採取一種接近垂直的排列狀態。這種技術的採用,實現了響應時間和可視角度的完美結合。現在業內最高水平就是整體響應時間為10ms左右,不過成本很 高。
廣視角和低響應時間是業內兩大發展方向,目前魚與熊掌不可皆得,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友達和富士通的技術合作必將令液晶顯示器如虎添翼,我期盼著MVA技術的低響應時間民用級液晶顯示器早日走入千家萬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