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 周日到富鴻理財規劃公司對一些CFP™顧問,主講了一堂『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我整理了這些年閱讀過的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的期刊與書籍,從著名的『投資組合績效的決定因素』(那篇93.6%的文章),到『是否應該資產配置動態配置』的期刊文章,分享了自己對資產配置的想法。 其中我自己最喜歡的新點子,是將巴菲特與馬可維茲的資產配置做一系列比較,兩者的觀念比較貫穿整個報告,巴菲特說他最重要的工作有兩個,一是資產配置(資本配置),二是確認企業有合適的經理人經營,所以我認為談論資產配置,除了馬克維茲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效率前緣),更不該忘了這位傳統的資產配置股神。 華倫巴菲特承接葛拉罕的證券分析一脈傳統,代表的是華爾街的實務智慧,獲得諾貝爾獎的馬可維茲代表的是經濟學理論的一脈學院傳統,巴菲特早期對學院派是叱之以鼻,不過晚年也說過,多數人與其自己投資股票挑選基金,還不如直接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要好。也算他開始認同學術傳統一脈近年的發展,對一般大眾是有利的,當然對他自己而言則不同,他還是有自信繼續打敗市場,雖然由於巨大的資本,這個目標越來越難達成。 巴菲特認為市場無效率,馬可維茲認為市場有效率。所以巴菲特做的是定性的分析,目標是找出資產的真實價值,並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以保持安全邊際。馬可維茲則做的是定量的分析,認為歷史價格的變動就代表資產價值的變動,而不同資產價格變動間的相關性,一定可以算出固定波動率下,能提供最高預期報酬率的投資組合資產配置比例,雖然這個最佳比例還是有許多的不確定性,例如資產相關性隨所取時期不同而變動的不確定性。 課後大家留下聊聊天,頗高興大家還滿喜歡這個簡報的內容。
除了巴菲特資產配置,另一種的資產配置方式,則是先決定要投資哪些資產類別,以及各種資產類別的投入資金比例,這派的資產配置方式,通常依據的是效率前緣的理論想法,認為降低月報酬率的波動程度,有助於提升每單位波動程度的月報酬率,因而認為加入月報酬率負相關的資產類別,可以提升承擔每單位波動程度的預期月報酬率。 這個方式有賴於不同資產類別間維持穩定的相關係數的假設,事實上資產類別間的相關係數事實上依據所取歷史區間不同,往往也有頗大的差距,這個計量的投資組合報酬率計算模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穩固的假設。到底是最近幾年的報酬率相關係數較能預測未來數年的相關係數,還是過去數十年的報酬率相關係數較能預測未來數十年的相關係數,由於我們只有一個經濟歷史資料,沒有人可以有把握的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某幾種資產類別,報酬率到底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或不相關,除了定量統計,也有人加入需要定性判斷的彈性空間。也就是說即使效率前緣的最佳組合比率中,不需要某資產,但是由定性判斷認定該資產也和元投資組合相關程度不高時,也有可能加入投資該資產類別。 預期報酬率越高通常預期風險與波動程度就越高,但是反之,卻不一定成立,波動程度越高的投資資產類別,不一定會有較高的預期報酬率。匯率就是一種這樣的投資資產類別,外幣的利率(預期報酬率)與其波動程度間,並不會波動越高的貨幣,利率就會越高。匯率利率往往是國家央行的重要貨幣工具,受政治因素影響的機率很高。 也因此在股債投資上,投資全球股市債市或是投資母國的國家股市債市,也是一個難解的習題,對已開發國家如歐美而言,富有的歐美投資人往往有很高的母國偏愛,因此推薦鼓勵多投資全球市場,以提高報酬率,是很合理的推薦。相反地如中國印度或台灣的投資人而言,其母國並非已開發國家,甚至還有頗高的經濟成長率,在這些國家中推薦多投資全球市場,並不會提高報酬率,反而可能降低高報酬率。
巴菲特認為他自己在波克夏的工作有兩件,一是資產配置,二是確認有夠格的經理人在管理所屬的公司。巴菲特所謂的資產配置就是將所有公司不需要的資金上傳給波克夏,而由巴菲特一個人決定如何分配這些資金,巴菲特的波克夏沒有什麼投資委員會,也不需要表決,都由巴菲特一個人決定資產配置的方式。 所謂的資產配置對巴菲特而言,就是將資金投資在有價值的投資上,被投資公司的真實價值需要能夠持續成長,且能不斷提供新的現金流給巴菲特做下一個投資,巴菲特並不先決定投資的資產類別與比例,例如股票或是債券的比例,或是黃金白銀占總投資的比例,然後才去選擇在各個資產類別中的投資標的。 資產配置對巴菲特而言是由底部開始的(BOTTOM-UP),廣泛地閱讀與觀察趨勢,選擇有長久競爭力與價格合理的公司來買進,現金部位即使很高,也要堅持投資紀律,寧可不隨便投資。很多時候不投資並不表示對股價的預期下跌,只是很單純地沒有發現有值得投資的標的,現有投資如果價格偏低,也會增加投資部位。巴菲特採取的是類似守株待兔的方式,廣泛地讓人知道它的投資條件,但是卻從來不會主動去問人是否想賣給他,也絕少去強勢合併別人。
剛看完這兩篇採訪巴菲特的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是主持人問巴菲特對成功的定義,巴菲特舉了一位奧哈馬猶太人朋友的例子(巴菲特也是猶太人),她是個波蘭籍猶太人,60年前,她的家族很多人無法逃出波蘭而被殺害,她說所謂朋友友誼,她的定義就是願意藏匿我的人就是真朋友,巴菲特則說他對人生成功的定義,就是當你年老時,你還有多少位願意藏匿你的朋友,你覺得他應該會願意藏匿你,而且也樂意為你這麼兩肋插刀的朋友,那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這是最現實的試驗。 巴菲特有三位這樣可以把命交給他的好朋友,你呢? Tom Murphy Charles Munger Donald Keough
另一個讓我想要記下提醒自己的一句話,也是前幾天在看巴菲特電視專訪時記下的,這句話是查理孟格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主持人問他是什麼讓他與巴菲特成為好朋友,孟格用了一句德國的諺語:『You are too soon old and too late smart』『人生往往衰老來得太快,智慧卻來的太晚。』任何能讓你長一點知識,讓智慧提早一點的人都該是你的好朋友,而巴菲特就是這樣的朋友。 當你身強體壯青春年華的時候,總是沒有智慧地虛擲生命;當你終於經歷人生累積了一點智慧財富,想要分享與貢獻才能時,卻發覺自己垂垂老矣,沒有多少時光與精力了。在閱讀別人的部落格文章或書籍時,雖然也許沒有真正見過面,凡是能讓我增長一點智慧的作者,我都將之當作朋友。如果你有從我的文章中獲得一點靈感與啟發,即使沒見過面,希望你也把我當朋友,當我每天爬文打字時,我也把每一篇文章當作我是寫來給獻給朋友的禮物。
上班族投資理財 http://pjhuang.net
sleeping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留言列表